老街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一批有着丰富历史遗存的老街,经过改造升级,焕发新活力,成为城市新地标和消费集聚区。老街所承载的城市文化魅力、消费活力不断展现,它也成为一座城市文旅融合的最佳实践地。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今年10月发布,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街、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等120个项目入选,其中不乏颇有历史的老街。
“活着”的文化
清晨,临街的两层木质小楼苏醒过来,一层的店铺打开店门,店老板在店内打扫卫生,附近已有居民站在屋檐下和邻居闲聊。自行车、摩托车不时从街道两边的小胡同驶出,到街口后奔向不同方向。这是江苏太仓沙溪古镇老街上寻常一天的开始,却是吸引许多游客专程到此寻找的“文化味儿”。
当前,修旧如旧已成为各地进行老街保护或改造的一致性原则,老建筑、老物件得到较好保护。然而,对于重现老街魅力而言,这还不够。只有让老建筑、老物件上的文化“活”起来,老街才能真正获得“新生”。正因此,越来越多踏访老街的游客希望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做一天本地人”。“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坐在青石板路边,极有年代感的门板就靠在旁边的墙上,如果你愿意上前攀谈,老奶奶会细细地给你讲述这条老街上的故事。”南京游客黄筝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这样推荐江苏淮安河下古镇中的老街。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有一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庄行老街,这条长约1000多米的老街,富有江南水乡神韵,明清建筑保存较好。最重要的是,这条老街上生活着100余户居民,其中多数是原住民,他们还保持着富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庄行老街也因此被称为“活着的老街”。今年7月,奉贤区明确提出以塑造“新江南文化”打响城市软实力品牌,“一川烟雨”项目是打造“新江南文化”最重要的主画卷。该项目的起点正是庄行老街,在新规划中,老街有了新名字“冷江雨巷”,挖掘老街历史文化,重塑老街历史文化古韵,则成为发展方向。
新元素带来新活力
老街的魅力来自文化,活力则来自新元素的不断注入和对时代风貌的体现。
江汉路步行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全长1600米,被誉为武汉百年商脉的起点。2000年,江汉路步行街开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2020年10月21日,改造升级后的江汉路步行街正式开街,升级后的步行街不仅有了更宽阔的街道,更亮眼的景观,也有了更多能让人放慢脚步的地方。非遗市集、小剧场舞台演出等文化活动、文艺演出频频在这里举办,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文化盛宴,此外,这里还聚集起一批潮流店铺,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先明认为,江汉路步行街的改造解决了传统商业街与现代消费需求进一步融合的问题。
“迎来新客人”,是许多老街改造升级的目标。能够吸引年轻游客、外来游客到访,让本地游客不断“回访”,成为老街魅力和活力最直接的考评标准。
北京前门大街是北京最具文化底蕴的历史商业街区,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是其发展定位,除了一批传统老字号店铺,这里还引入了文创、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成为很多外地游客的重要到访地之一。日前,前门大街还入选了北京市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山西太原钟楼街也是一条传统老街,在还原明清时期建筑形态的同时,引入众多潮流品牌与体验型业态,满足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如今,在这条老街上,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去处,既能找到过去的乡愁回忆,也能发现新的惊喜。
保护好城市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调研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老街,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近年来,一批老街的“重生”与各地日益重视并切实投入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密不可分。
近日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福建省泉州市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垒上法律“保护墙”,《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拟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保护对象之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召开《南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专家咨询会,做好规划编制。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各地在城市发展理念上的转变:更加看重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日益推崇具有文化含金量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