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轨道人地铁线上的日与夜
天津北方网讯:凌晨12时刚过,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东坝车辆段,七八束头灯光束刺破了长夜。
25岁的李苒绪理了理被汗水浸湿的黄色工服,“‘出天窗’,比白天凉快,但也是一身汗。”他扭头跟同行的师傅田伟说。
“出天窗”是他们的行话,意思是在地铁停运时段的夜间作业,作业时间通常为凌晨12时至早上6时。
东坝车辆段在东五环东北方向约两公里处,占地面积相当于60个足球场,是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的“停车场”和“列车医院”,最多可停40多辆地铁列车。
今年4月,22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员工赴北京地铁3号线供电项目部工作,李苒绪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技术员,他主要负责东坝车辆段供电系统的缺陷消除。
“停!”当升降车升到4米多高时,李苒绪朝下面喊了一声,随后从工具包里拿出工具,将一个覆盖在列车上方接触网上的塑料袋摘掉。“这塑料袋应该是风刮来的,很危险,会影响地铁正常运行。”
李苒绪是河北沧州人,尽管只有25岁,但工龄可不短。19岁,他就进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工作,2022年5月,公司搬至天津开启了“高碑店—天津”两地办公,李苒绪由此开始了他的跨城生活。
干了6年的一线作业,列车进站,李苒绪一看就知道接触网哪有问题。他给记者展示了一沓打满对勾的任务清单,最多的时候,他一晚上能完成20多项检修任务。
夜间作业苦、累、乏,到了后半夜尤为明显。凌晨4时,天空像泼了墨。李苒绪摘掉手套走进休息室喝了口水、翻了翻手机,“每到这点,困劲儿就上来了” 。
手机上的备忘录“暴露”了他的心思:8月16日,休息,回家。“上次回家还是3个多月前,虽然开车2个多小时就能到家,但一忙起来就顾不上了。”他说。
一条条地铁线,串联了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百余名员工的生活轨迹,夜间作业非常辛苦,上“白班”的张兰所工作也不轻松。
54岁的张兰所是该公司北京地铁3号线通信项目部一队队长,河北保定人,他负责北京地铁3号线小营控制中心至平房村站路段5个站的通信搭建工作。
“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张兰所高声对升降车上的段宁博喊道。段宁博是他的徒弟,从事一线基层通信工作,“师傅说得对,安全无小事。”完成作业,段宁博从升降车上走了下来。
安全作业是张兰所关心的头等大事。“升降车一抬6米多高,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说,修了十几年北京地铁,经手了10多个通信项目,零事故,靠的就是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作为项目队长,他经常来天津公司进行技术切磋或者工作汇报,常常能碰见河北老乡张延召。
张延召比张兰所小11岁,是该公司北京地铁13号线供电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老乡见老乡,免不了多聊两句,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
目前,北京地铁13号线往返于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张延召说,接下来又有新任务,未来,地铁13号线将改造升级成A、B两段,他们将负责A线路段的供电工作,“现在方案已经过专家评审和安全评估,我们最近经常要在夜间进入现场查看设备,为开工做好准备”。(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热门相关:超级融合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婚婚欲醉:腹黑老公萌宠妻 黄金渔场 捡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