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五个维度”扎实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鹤城新区是隆林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6个乡(镇)179个村5个民族3372户14606人,称之为“民族聚居大家庭”。近年来,隆林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融”字文章,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维度,扎实推动安置点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

围绕空间互嵌促融合。以互嵌式社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各民族群众在居住空间上的融合。一是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在社区设立13个大网格,53个小网格,通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小区党员+群众志愿者”,有效管理社区流动人口,并引导居民互帮互助,促进邻里间交流交往交融。二是依托社区“九个中心”服务阵地,牵头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共有13个县直部门派出工作人员驻点服务,确保群众办事不出社区。自成立以来,服务中心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累计接待群众5000余人,为群众办理事项2000余件。

围绕文化互嵌促交流。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建各民族大融合舞蹈队、壮族八音、民族山歌等文艺队,大力开展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过一个节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和民族节庆活动,加强民族特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打造文化共同体,促进群众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以来,社区共牵头举办了“情满三月三”等民族活动5场次,参与群众1600余人,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二是建设文化艺术点亮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梁汉昌作品展馆、民族文化书院、大学生创客基地(社区电视直播间)、隆林非遗艺术培训中心、乡愁记忆馆等功能区,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通过体验乡村民族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围绕经济互嵌促发展。一是秉持“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的理念,把帮扶产业、粤桂东西部协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在安置点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开展线上招聘会、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等,设立“粤招工”服务平台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各民族共同增收致富,支持群众跨区域就业,将社区农民工送到广州、深圳等地近岗复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23年动员外出务工4197人;落实公益性岗位345人,在本县自主创业并带动劳动力150余人。二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就业招聘、发布就业信息、加强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做到社区劳动力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2024年一季度,已举办叉车、农业技术等培训班共4期,受益人口400余人。三是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024年以来,对6户突发困难群众列为监测对象并落实相应帮扶政策,同时为困难群众申请办理城市低保22户52人。

围绕社会互嵌促和谐。以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等为载体,展开多元化的软性配套服务与支持,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共融、共治、共享、共创”。一是安排粤桂财政协作资金187万元,建立“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破解易地安置点居民的就医、就学、就业、生活以及社区治理等难题,从源头保障安置户“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得”“能致富”。二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完善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自治制度,修订契合实际的居民公约,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模式。一季度共向30户群众兑换积分价值2400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抓牢治安维稳。以志愿服务模式,组建治安巡逻队,在社区警务站的指导下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解。2024年以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3件,已化解31件,化解率93.93%。

围绕心理互嵌促认同。一是倡导移风易俗。依托社区红白事馆,紧紧围绕“五个统一”工作方式,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示范,引导社区居民婚丧喜庆事宜主动简办,破除迷信思想,摒弃陈规陋习。据统计,社区2024年以来,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82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3场次。二是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元素有机融入居民公约,强化文明乡风培育,引导群众自觉树立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的行为准则,真正拉近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是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推进社区学生合校、混班、混宿,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助共学,让不同民族的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促进青少年学习在一起、娱乐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团结在一起。(黄春艳 唐键)

热门相关:聊斋大圣人   至尊凰妃   惹火小辣妻:老公,用力点   大唐第一世家   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